王博士说:很多企业觉得成本太高,就没有安装回收设备。
据报道,今年下半年以来,以欧洲为代表的光伏市场呈现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市场上的光伏产品一度出现供不应求。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机会并未减少。
在西班牙,iSuppli公司预测2011年安装容量为345MW,2014年将增长到800MW,对于希腊国,iSuppli公司预测其2010年安装容量将达100MW,iSuppli公司认为英国2010年安装容量为95MW,随后逐年增长,2014年将达到600MW的顶峰。而比利时,iSuppli公司预估是250MW,2011年将增长到350MW,到2014年增长到600MW。近日,早在几年前就布局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宣布了公司2011年的销售合同总量超过了1GW。据此,未来几年德国虽仍是欧洲光伏安装活动的关键市场继续当领导者,但显而易见其它欧洲国家正在沿着自己的增长道路前进,将在可预见的将来推动欧洲太阳能市场的发展。在法国,iSuppli公司把2014年法国光伏市场新装机容量预测调至大约1GW
而展望各市场的状况,与 2010年的安装量相比,欧洲市场呈现微幅下跌,而中国、日本、美国等市场则呈现上扬的状况,因此在总安装量上呈现温和成长。而在价格方面,2011年Q1来到每瓦1.25美元的趋势隐然成立。国内已投入量产的硅原料生产方法基本上都是西门子法或改良西门子法,使用改良西门子法提纯多晶硅,每千克产品就要耗电多至300度,并产生多至15 千克四氯化硅等有毒副产物。
用作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纯度必须达到99.9999%至99.999999%。所谓国产硅料满足50%以上太阳能电池制造需求也仅仅是个理论数字,国内企业仍需大量进口高纯度硅料来满足生产需求,而过剩的相对低纯度的硅料则难以消化。抛开环境因素,国产硅料的纯度和品质也只是差强人意。2009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世界第一,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超过40%。
该数字约为2008年的3倍,2007年的5倍。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旗手,其发展已经步入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时期。步入2010年,关于多晶硅是否是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争议从未停止。目前中国节能减排重任在肩,单位GDP能耗和碳税计划的压力正一天天浮现出来。然而时至今日,各方也未能就一些核心问题达成共识。
在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企业排名中,中国有四家企业进入前10强,其中无锡尚德以704MWp排名全球第二。在中国,大企业和小厂之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有效供给下游产业。然而,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上网电价的不确定一直是阻碍光伏发电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根源主要是太阳能发电居高不下的成本。
市场结构的单一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较差,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光伏企业集体陷入恐慌——一旦欧美国家太阳能发电计划受挫,巨大的产能将如何消化?好在中国政府适时启动了清洁型能源项目的建设规划,一旦中国自己的太阳能发电站建成投产,众多光伏企业将不再看洋人脸色吃饭。产能过剩还是一片空白巨大分歧的根源。
前一阵风传中国政府已低调冻结了光伏多晶硅厂的公开发行(IPO),以期提高准入门槛,引起市场一片喧嚣。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六大高能耗行业能耗大幅度反弹,而距离十一五减排20%承诺的最后期限仅剩 4个月,今年下半年减排任务将十分艰巨。
以及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究竟何时出台由此不难看出政府对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等产能存在争议的产业仍持谨慎态度。目前中国节能减排重任在肩,单位GDP能耗和碳税计划的压力正一天天浮现出来。目前,我国已有500多家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上网电价的不确定一直是阻碍光伏发电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根源主要是太阳能发电居高不下的成本。在中国,大企业和小厂之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有效供给下游产业。
技术掣肘,低碳环保还是两高一剩多晶硅是目前生产光伏电池的主要材料,2009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达到1.4万吨。在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企业排名中,中国有四家企业进入前10强,其中无锡尚德以704MWp排名全球第二。
随着经济危机情况好转,今年上半年国际光伏行业有回暖趋势。市场结构的单一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较差,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光伏企业集体陷入恐慌——一旦欧美国家太阳能发电计划受挫,巨大的产能将如何消化?好在中国政府适时启动了清洁型能源项目的建设规划,一旦中国自己的太阳能发电站建成投产,众多光伏企业将不再看洋人脸色吃饭。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六大高能耗行业能耗大幅度反弹,而距离十一五减排20%承诺的最后期限仅剩4个月,今年下半年减排任务将十分艰巨。该数字约为2008年的3倍,2007年的5倍。
如何更清洁、廉价生产硅原料的核心技术被Hemlock、Wacker、MEMC、Tokuyama、SGS、ASimi和Mitsubishi等七家国外公司垄断,对中国公司进行技术封锁。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2005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推出的阳光屋顶计划和金太阳示范工程规定了一系列对光伏产业的财政补贴,包括类似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按总投资的50%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系统按总投资的70%补助。据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正在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该计划涉及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七个领域,该计划预计将在一两年内出台。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旗手,其发展已经步入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时期。
产能过剩还是一片空白巨大分歧的根源。所谓国产硅料满足50%以上太阳能电池制造需求也仅仅是个理论数字,国内企业仍需大量进口高纯度硅料来满足生产需求,而过剩的相对低纯度的硅料则难以消化。
从2008年起,关于上述问题的讨论就一直在进行中,各种版本的内幕消息也不断在坊间流传。2009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世界第一,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超过40%。
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就目前而言,原本带给人类清洁、免费、永恒能源的光伏行业却因技术之殇而多少蒙上阴影。
然而时至今日,各方也未能就一些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届时,作为继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得到中央新一轮财政支持。抛开环境因素,国产硅料的纯度和品质也只是差强人意。技术不足所引起的结构性过剩与空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是眼下关于多晶硅生产 发展迅速还是刚刚起步。
用作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纯度必须达到99.9999%至99.999999%。实际上,2009年官方即认为光伏多晶硅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而部分收紧了银行贷款(年产能不足3000吨或生产过程不符合环境规范者将被限制银行贷款)。
作为低碳经济代表的光伏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多晶硅生产却甩不掉高能耗,高排放的帽子,实在是有些尴尬。2005—2007年,陆续共有10家中国光伏企业成功在海外上市。
客观来讲,中国光伏产业的确发展迅猛,且无需置疑其光明的未来。国内已投入量产的硅原料生产方法基本上都是西门子法或改良西门子法,使用改良西门子法提纯多晶硅,每千克产品就要耗电多至300度,并产生多至15千克四氯化硅等有毒副产物。